“青年读书班”第十四期:讲好历史人物故事 传承中华文化精神(续)
一年一度又端阳,汨水悠悠屈子殇。6月13日晚,市城投集团“青年读书班”延续上一期的精彩,讲好历史人物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精神,继续深入品味历史人物的风采与魅力。
王羲之——分享者:张雄宇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王羲之的书法技艺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上,更体现在他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
据说,有一次晋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后来,“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除了书法技艺,王羲之的人格魅力也为人所称道。他性格坦率,不拘小节,与人交往真诚而自然。他喜爱自然,常常在山水间流连,寻找书法的灵感。这种与自然相融的生活方式,也使他的书法更加灵动、自然。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书体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这篇作品是王羲之在浙江绍兴的兰亭与朋友饮酒赋诗时,趁着酒兴所写的一篇序文。全文既表现了以王羲之为首的魏晋士人飘逸风流的气质,又展现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遒媚劲健的风神。
王羲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书法技艺、人格魅力以及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都使他成为了后人敬仰的对象。他的故事和作品将永远留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书法艺术的高峰。
她是北宋第一拽姐。她才气过人,是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一生不羁,只做自己的光,爱喝酒打麻将,动不动就不醉不归;敢爱敢恨,爱上了会“恋爱脑”,可一旦被伤害,必然给“渣男”以痛击,“即便坐牢也要离婚”,既有小女人的细腻情致,又有大女人的霸气侧漏。其“巾帼气度,胜于须眉”。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北宋文学家,相当于今日北大教授;母亲则是前首相王珪之女,如同今日前总理之女。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李清照自小便沉浸在书香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且天赋聪慧,15岁便锋芒毕露。在那个崇尚“女子无才”的年代,李清照却是个例外。
她的才华即使在男性中也极为罕见,每次下笔,人们都争相阅读她的文章。其家境殷实,才华横溢,使得她年轻时言辞犀利,不畏权贵。25岁左右的她发表了《词论》,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多位前辈名家,包括她父亲的老师苏轼。此举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她的批评却为后来的词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李清照和第一任丈夫赵明诚的婚姻称得上是“佳偶天成”,十分美满。只可惜赵明诚英年早逝,在李清照46岁时就去世了。在此之后的3年,她过得颠沛流离,身体和精神都坠入了低谷。李清照和前夫赵明诚共同爱好收集文物,但战乱中大部分文物丢失或被毁。张汝舟因贪图李清照的文物与她结婚,却发现所剩无几,且李清照性格刚烈,不愿交出文物。
张汝舟因此施暴,导致李清照决心离婚。在宋代,女性主动离婚几乎不可能,除非丈夫犯罪。但是李清照说:“这婚,我非离不可。”李清照举报张汝舟的欺君之罪,虽然自己因此需坐牢两年,但她坚持离婚。
最终,张汝舟入狱,李清照成功离婚,并在人脉帮助下仅坐牢9天。此时,距离两人结婚只过去不到100天。虽然命途多舛,婚姻不幸,但李清照选择勇敢地与命运抗争、与封建礼教抗争,展现了才情之外真实果敢的个人魅力,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喜爱。
大概是李清照的婉约词太过出名,让我们总以为她只是个有才气的弱女子。爱谈些儿女情长、生活细碎。但事实上,李清照也是个关心时事政治、拥有不俗眼界与格局的女人所以,才有很多人说她有“林下之风”,称赞“她一个小女子身上却有大丈夫气概”。柔中带刚。
李清照,这个名字如同她的词一样,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她的一生,就像她的词作一样,充满了不羁和独特。她用自己的才华和勇气,点亮了自己的人生,也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诸葛亮——分享者:王维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誉为“千古第一智者”。他的故事充满了智慧与传奇色彩,为后人传颂不已。在三国纷争的岁月里,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智,为蜀汉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提出的“隆中对”策略,为刘备指明了发展方向,奠定了蜀汉基业的基石。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更是肩负重任,辅佐刘禅,为蜀汉的稳定与发展殚精竭虑。诸葛亮在军事上也展现了非凡的才华。他七擒七放孟获,展示了高超的智谋和人性化的治理手段。他发明的木牛流马,解决了运输粮草的难题,为蜀汉军队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此外,诸葛亮还曾发明连弩等武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除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卓越表现,诸葛亮在文学和发明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出师表》情感真挚,言辞恳切,成为后世传颂的千古名篇。而他的发明如孔明灯、木牛流马等,也展示了他在科技领域的卓越才华。诸葛亮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忠诚与担当。他的一生都在为蜀汉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陶渊明——分享者:邹一帆
陶渊明,一位东晋末到刘宋初的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的生活与作品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曾祖父陶侃曾任东晋大官,祖父也当过太守。然而,陶渊明自小便不喜欢官场上的习气,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书上。他自幼修习儒家经典,同时又受到老庄思想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
陶渊明二十岁时开始了游宦生涯,但不久便发现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曾在多个低级官职上任职,但每次都因不满官场的繁文缛节而辞官。最终,他在彭泽县令的职位上只待了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过上了归隐田园的生活。
在隐居期间,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和咏怀诗,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除了诗歌创作,陶渊明还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著称。
他一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不为权贵所动,不为名利所诱。他的这种精神风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陶渊明的生活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值得一提。当他正在菜园里劳作时,一位姓王的知县来访。王知县想试探陶渊明的学识,于是出了一个对子让他对。陶渊明巧妙地应对,既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又表达了对王知县的不屑。这个小故事不仅展现了陶渊明的机智,也反映了他对权贵的独立精神。
总的来说,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歌作品和人格魅力,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苏武——分享者:张炎
在遥远的西汉时期,有一个名为苏武的官员,以其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忠诚,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传奇。
苏武,字子卿,少年时便以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而著称,后来更是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为西汉王朝的外交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就在苏武出使匈奴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匈奴单于为了迫使苏武投降,将他关押在地窖中,断绝饮食。
然而,苏武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在饥寒交迫中坚守了数日,最终迫使匈奴单于不得不将他释放。然而,匈奴单于并未就此罢休。他派遣汉朝叛臣卫律前去劝降苏武,希望借助汉朝官员的身份,让苏武更容易接受投降的提议。对此,苏武却严词拒绝,甚至拔剑自刎,以明其志。虽然卫律及时阻止,但苏武的忠诚和勇气已经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匈奴单于见劝降无望,便将苏武放逐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
在那里,苏武与羊群为伴,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他每日手持汉朝符节牧羊,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身份。他的忠诚和坚韧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连匈奴人也对他敬佩不已。在漫长的十九年中,苏武历经了无数的艰辛和磨难。他失去了亲人、朋友和家园,但他从未放弃过对汉朝的忠诚和对自由的渴望。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火焰,那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信仰的坚守。
终于,在汉武帝驾崩后,汉昭帝即位。经过汉朝使者的多方努力,苏武终于得以返回汉朝。当他手持符节、白发苍苍地出现在长安城时,整个朝廷都为之动容。
苏武的忠诚和坚韧成为了汉朝的骄傲和象征,他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千古。苏武牧羊的典故不仅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忠诚;无论遭遇多少磨难和挫折,都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理想而奋斗、为信仰而坚守。
供稿 | 人力资源部
编审 | 党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