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读书班”第十三期:讲好历史人物故事 传承中华文化精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如同一面镜子,散发出迷人的光彩。6月6日晚,市城投集团“青年读书班”开展了一期意义特别的专题学习活动,活动以“讲好历史人物故事 传承中华文化精神”为主题,围绕“觉醒”二字深入品味历史人物的风采与魅力。
苏东坡——分享者:刘琨
苏东坡,即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历史故事丰富多彩,充满了智慧和幽默。他的一些小故事:
藏鱼于碗橱:有一次,苏轼亲自下厨做鱼,刚好黄庭坚来访。黄庭坚是苏轼的好友,也是四大书法家之一,两人常以互相戏谑为乐。苏轼怕黄庭坚蹭饭,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便问苏轼“苏”字怎么写,苏轼回答后,黄庭坚又故意问能否将“鱼”放到右边或上边,苏轼一一作答。最后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方?”苏轼这才发现自己被黄庭坚戏弄了。
与佛印的禅机对话:苏轼与佛印禅师交往甚密,两人常在一起打坐参禅。有一天,苏轼问佛印:“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苏轼回家后在妹妹苏小妹面前炫耀此事,苏小妹却冷笑说:“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中有什么?”苏轼这才恍然大悟。
童年的文学争论:苏轼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据说,苏轼和苏辙在童年时期曾经争论过一首童谣的正确版本。这首童谣的内容是:“蝴蝶儿,蝴蝶儿,飞到花丛中。花丛中,花丛中,采一朵送人。”苏轼坚持认为童谣的结尾应该是“采一朵送姑娘”,而苏辙则认为是“采一朵送妈妈”。两人争论不休,最终苏轼胜出。这个故事反映了苏轼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政治生涯的曲折:苏轼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曲折。他曾任官多个职位,但因言论不当多次被贬谪,最终被贬至黄州。在黄州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其中包括《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思考。
这些历史故事不仅展示了苏东坡的文学才华和幽默智慧,也揭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态度。他的故事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左宗棠——分享者:董薇
左宗棠一生历经风雨,他先后参与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等重要历史事件。尤其是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决心。在年近七旬的高龄,他毅然决然地抬起了自己的棺材,誓要消灭分裂势力,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最终,他成功击败阿古柏,收复了新疆,并推动了新疆建省,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军事成就外,左宗棠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改革者。他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理念,致力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他也十分注重民生问题,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赢得了广泛的民心。
左宗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他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史铁生——分享者:戴亚琴
史铁生是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1969年,他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不幸的是,因腰腿病在1972年回到北京,并开始了他的轮椅生涯,那一年,他才21岁。此后,他又遭受了肾病的困扰,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依靠每周3次透析来维持生命。尽管身体饱受病痛的折磨,但史铁生并未向命运低头,他坚持写作,用文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史铁生的四大人物魅力,一是坚韧不拔的精神:面临双腿瘫痪、肾病等严重疾病,史铁生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他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我们在面对工作挑战和困难时所需要学习的。正如他在作品中所言: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二是乐观向上的态度:尽管生活充满了磨难和困苦,但史铁生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他坚信,只要心中有爱,有希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对于我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是人文关怀的精神:史铁生的作品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用文字为他们发声。他关注他人的命运,关心社会的发展,这种人文关怀的精神,也是我们所要具备的。作为企业员工,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工作和利益,更要关注公司的发展和进步,也要关注合作伙伴的想法与利益,这样才能达到通力合作,互惠共赢的目的。为完成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四是深刻思考的能力:史铁生的作品不仅关注个体的命运,更关注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他通过对历史的深入挖掘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这种深刻思考的能力,对于我们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宽自己的视野,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看待问题。
视死如归的革命者陈延年——分享者:闵倩倩
在合肥有一条普通又不寻常的道路——延乔路,说普通,这只是合肥市数千条道路中的一条通道;说不寻常,是因为这条路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而命名的道路。
毛泽东曾深有感触地说:在中国,本来各种人才都很缺乏,特别是共产党党内。因为共产党成立还没有几年,所以人才就更缺乏。像陈延年,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1927年6月26日,陈延年遭到反动派逮捕。敌人妄图从这位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那里得到宝贵的口供,但却一无所获,于是对陈延年施以重刑。陈延年被打得体无完肤,几次昏过去,仍一声不吭,只字不吐。敌人无计可施,只得下令将陈延年秘密处决。
7月4日深夜,反动派借着夜幕,把陈延年秘密押赴刑场。面对刽子手高高举起的屠刀,陈延年昂首挺胸,傲然站立。刽子手喝令他跪下,他大义凛然地说:“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任凭刽子手丧心病狂地嚎叫,陈延年仍岿然不动。刽子手们一拥而上,把陈延年按倒在地,随即挥刀砍去。在这一瞬间,陈延年一跃而起,傲然挺立,双目如怒火喷向刽子手。砍下去的屠刀扑了个空,刽子手们恼羞成怒,蜂拥而上,以乱刀将陈延年砍死。陈延年牺牲时年仅29岁。
从陈延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事业无比坚定的信仰,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的赤子情怀。他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道德情操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不仅影响和感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代人,更影响着当代作为青年的我们,激励我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逐梦前行。
供稿 | 人力资源部
编审 | 党群部